7月9日,记者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会议上了解到,我国畜禽资源总体下降的趋势仍未得到遏制,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与第一次资源调查相比,全国有59个地方品种处于濒危,15个地方品种调查中未发现,资源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2004年开始,农业部启动了建国以来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全国约有6900多人参加了此项工作,共调查了1200多个畜禽品种资源,拍摄照片21300余幅,基本查清了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现状,掌握了资源保护利用最新状况,出版发行了具有重要价值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共分七卷,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取得的成果,收录地方畜禽品种达500多个,其中一些地方品种经过保护和选育,生产性能显著提高。
近年来,我国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扶持、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保种企业的主动参与,上下联动、多方参与、通力合作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格局已经形成。一是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先后制定发布了《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等7个法规规章,为全面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二是重点畜禽遗传资源得到保护。坚持“分级管理、重点保护”的原则,重点对138个珍贵、稀有、濒危的畜禽品种实施有效保护,抢救了一批濒危的畜禽资源,认定了137个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初步建立了以保种场和保护区为主、基因库相结合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三是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一五”以来,农业部通过组织实施畜禽良种工程、种质资源保护等项目,先后投入资金3亿多元,建设了一批重点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能力得到提升。四是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以地方品种资源为基本素材,培育了一批生产性能优越、市场广泛认可的畜禽新品种和配套系,满足了人们对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和特色化的需求。
据了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以重点畜禽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为基础,加大政策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健全保护体系,加快优良畜禽品种选育和产业化开发,夯实现代畜禽种业发展基础,为实现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