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1相菌和产毒素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鼻炎、鼻梁变形、鼻甲骨萎缩和生长迟缓为特征。
1.病原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球状杆菌0.2~0.3微米× 0.5~1.0微米,散在或成对排列,偶见短链。不能产生芽孢,有周鞭毛,能运动,有两极着色的特点。为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培养基中加入血液或血清有助于此菌生长。在鲜血培养基上生长能产生β溶血,在葡萄糖中性红琼脂平板上呈烟灰色透明的中等大小菌落。在肉汤培养基中呈轻度均匀浑浊生长,不形成菌膜,有腐霉气味。在马铃薯培养基上使马铃薯变黑,菌落黄棕而带绿色。
引起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绝大多数属于D型,能产生一种耐热的外毒素,毒力较强;可致豚鼠皮肤坏死及小鼠死亡。用此毒素接种猪,可复制出典型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少数属于A型,多为弱毒株,不同型毒株的毒素有抗原交叉性,其抗毒素也有交叉保护性。
本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均可杀死病菌。在液体中,58℃ 15min可将其杀灭。
2.流行病学
本病1830年最早在德国发现,我国由于从国外引进种猪,多渠道将本病传入,造成本病广泛传播、流行。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见猪只发生,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最常见是在2~5月龄的猪。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来源。通过含菌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本病的发生多数是由有病的母猪或带菌猪传染给仔猪的。不同月龄猪只混群,再通过水平传播,扩大到全群。昆虫、污染物品及饲养管理人员,在传播上也起一定作用。本病在猪群中传播速度较慢,多为散发或呈地方流行性。饲养管理条件不好,猪圈潮湿,寒冷,通风不良,猪只饲养密度大、拥挤、缺乏运动,饲料单纯及缺乏钙、磷等矿物质等,常易诱发本病,加重此病的演变过程。
3.临床症状
受感染的小猪出现鼻炎症状,打喷嚏,呈连续或断续性发生,呼吸有鼾声。猪只常因鼻类刺激黏膜表现不安定,用前肢搔抓鼻部,或鼻端拱地,或在猪圈墙壁、食槽边缘摩擦鼻部,并可留下血迹;从鼻部流出分泌物,分泌物先是透明黏液样,继之为黏液或脓性物,甚至流出血样分泌物,或引起不同程度的鼻出血。
在出现鼻炎症状的同时,病猪的眼结膜常发炎,引起鼻泪管阻塞,从眼角不断流泪,由于泪水与尘土沾积,常在眼眶下部的皮肤上,眼角内眦有半月形黄黑色泪斑,有“斑眼”之称,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有些病例,在鼻炎症状发生后几周,发展引起鼻甲骨萎缩。当鼻腔两侧的损害大致相等时,鼻腔的长度和直径减小,使鼻腔缩小,可见到病猪的鼻缩短,向上翘起,而且鼻背皮肤粗厚皱纹深、下颌伸长,上下门齿不能正常咬合。当一侧鼻腔病变较严重时,可造成鼻子歪向一侧,甚至成45℃歪斜。由于鼻甲骨萎缩,致使额窦不能以正常速度发育,以致两眼之间的宽度变小,头的外形发生改变。病猪体温正常。生长发育迟滞,育肥时间延长。
4.病理变化
病的早期可见鼻黏膜及额窦有充血和水肿,有多量黏液性、脓性甚至干酪性渗出物蓄积。最特征的病变是鼻腔的软骨和鼻甲骨的软化和萎缩。鼻甲骨严重萎缩时,使腔隙增大,上下鼻道的界限消失,鼻甲骨结构完全消失,常形成空洞。
5.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微生物检查,可做出确诊。但是要做好与相关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在鼻粘膜的损伤要做好与猪巨细胞病毒感染、流感、猪伪狂犬、猪兰耳病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6.防制措施与讨论:
防治方法:笔者根据多起发病猪场防控总结,猪萎缩性鼻炎必须靠综合防治措施完成。由于本病的病程较长,污染猪场应用药物先进行控制,再进行免疫。通过较长时间的混饲给药方式和进行免疫接种及策略性的淘汰是控制本病的根本途径。
6.1切断传染源。本病一旦传入猪群就很难清除,因此防止本病传入很重要,要做到不盲目引入种猪,应该从经过专门检疫的种猪场引进种猪。必须引进种猪时,要到非疫区购买,并在购入后隔离观察2~3个月,确认无本病后再合群饲养。
6.2加强饲养管理采取全进全出,猪全部出场后空栏,并对栏舍进行全面消毒,是控制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有效措施,降低饲养密度,防止拥挤;改善通风条件,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防寒保暖;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减少猪舍内的尘埃、可以改变饲喂方法,改干粉料为湿拌料;要淘汰具有明显感染症状及严重生长迟缓的病猪,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严格执行消毒卫生防疫制度。
6.3预防以疫苗免疫为主。制定好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免疫接种:用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Ⅰ相菌)灭活菌苗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及D型产毒多杀怀巴氏杆菌灭活二联苗接种在母猪产仔前2个月及1个月接种,通过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几周内不感染,种公猪每年免疫两次。必要时留作种用的仔猪也可进行免疫接种。在受感染过的猪场,必须经过5年以上的时间进行强化免疫,才能清除产毒性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再此期间新引入的种猪须购自无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猪群,且必须在并入感染猪群前,须做好两次疫苗的免疫。以后再按原计划进行免疫,结合对表现临床症状的有出现鼻子歪、流鼻血的种猪、商品猪进行坚决的淘汰处理。方案一般经过2~3年猪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危害会大幅下降。但是有研究表明感染猪群的免疫计划要持续执行5年,才可把感染母猪清除。因此,感染猪场一定要意识到疫苗免疫的重要性。由于本病前期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不容易引起猪场管理者的重视,等到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再采取预防措施为时已晚。因此建议规模化猪场应当把此疫苗在种猪群中作为常规疫苗进行免疫。
6.4药物控制。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在饲料中进行添加来预防本病。无药敏条件的猪场,可在饲料中添加大环内脂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饲喂未见临床症状的猪;饲料中添加一种或几种有效抗生素对治疗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病和促进生长均有益,但长时间应用抗生素的猪会产生耐药性,且容易造成体内药物残留,尤其是疾病流行时对临近屠宰的育肥猪,药物治疗的意义有待于进一步评价。对有临床症状的仔猪可以肌肉注射长效效土霉素或用卡那霉素液鼻腔喷雾。用药方案:母猪和仔猪:为减少母猪的感染及传播本病,可在母猪产仔前用80%乐多丁125g、强力霉素300g /T,连用7天。仔猪:出生后用卡那霉素或长效治菌磺,每个鼻孔滴0.5ml。或者用长效土霉素0.3~0.5ml/头,肌肉注射1次。商品猪:可以采用80%乐多丁125g、金霉素300g、磺胺二甲基嘧啶150g/T,连用1~2周;10%新诺(恩诺沙星微囊)1000g、磺胺二甲基嘧啶300g/T,连用1周,然后剂量减半,再用1~2周。
6.5现在把该病分成两种:一种是非进行性萎缩性鼻炎,主要是由产毒素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所致;另一种是进行性萎缩性鼻炎,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或者与其他致病因子共同所致(如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鼻出血是进行性萎缩性鼻炎的特征性变化,而在非进行性萎缩性鼻炎中很少见。在田间管理中可根据此特征进行区别诊断,为制定防控方案,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联系人:林太明 13004986287
联系地址:厦门百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创业大厦410
|